今年9月10日是第十二個“世界預防自殺日”。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數據分析,全球每年有超過80萬人死於自殺。我國每年約有12萬人死於自殺,自殺率為8.7/10萬。高發的自殺率,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課題。自殺危險因素有哪些?可以預防嗎?記者採訪了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。
  楊甫德指出,自殺危險因素在社會層面主要包括:難以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、自殺工具方便易得、媒體的不當報道和渲染增加“模仿”風險、對因自殺行為或心理衛生和藥物濫用問題尋求幫助的人的歧視等。在個人層麵包括:自殺未遂既往史、精神障礙、酒精的有害使用、經濟損失、慢性疼痛和自殺家族史等。據統計,自殺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為63%,特別是抑鬱症,是自殺的危險因素之一。
  不過,自殺是可以預防的。楊甫德介紹,可以通過全人群預防策略,提供精神衛生健康教育,限制自殺手段的可獲得性;通過高危人群預防策略,能夠儘早識別並治療精神障礙,尤其是心境障礙;還要限制自殺工具或環境(農藥、槍支、地鐵安全措施)等,同時應培訓一批專門從事自殺預防工作的“守門員”。
  預防自殺,還要警惕抑鬱症。抑鬱症患者存在生活障礙,包括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、社會交往、職業能力及軀體活動顯著下降,同時存在自殺傾向。2/3抑鬱症患者有過自殺(或殺害親人)行為,15%—20%自殺死亡,自殺死亡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9倍。
  我國抑鬱症現患率約6%,但抑鬱症的防治存在低識別、低就診和治療不規範等問題。楊甫德介紹,目前我國抑鬱症的識別率僅21%(世界平均55.65%),接受干預和治療者僅10%;低識別、歧視、合併軀體疾病、時間受限、不恰當的醫學教育都是影響診療的因素。只要及時識別、及時就診,多數抑鬱症都能得到有效緩解或痊愈。
  楊甫德建議,抑鬱患者一定要到專業醫院尋求專業醫療幫助。我國目前治療抑鬱症主要採用以藥物治療、心理治療、物理治療、危機干預和康復為主的綜合療法,治療有效率為90%,治愈率能夠達到60%至70%。
  面對抑鬱症患者,普通人能做什麼呢?楊甫德說,要多關心、有耐心、有愛心、多陪伴;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,要向朋友適度傾訴,內向者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來傾訴。  (原標題:預防自殺先防抑鬱(服務窗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93yilg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